此次冬奥会,BOSS直聘作为第四层级的官方供应商,继续延续像在2018年在世界杯时的赞助,并且请了沈腾助阵。

BOSS直聘于2014年成立,“惊艳”于2018年的世界杯。彼时,BOSS直聘的世界杯广告被网友吐槽为“加薪像讨薪,招聘像约架”,让很多人反感,就连人民日报都点名批评BOSS直聘“悲哀”。但如同众多洗脑广告一样,并不妨碍为BOSS带来了众多流量。三年之后的6月12日,BOSS直聘正式登录美股市场,发行价19美元每股,当日涨幅70%多,截止2022年2月18日美股收盘,股价为33.3美元,涨幅57%。

这在频频破发的美股市场中算是上乘的表现。

BOSS直聘之所以能力压众多招聘老炮异军突起,是顺应移动端的崛起。BOSS直聘聚焦“直聊和推荐”,通过AI和算法提升匹配效率的互联网招聘模式,优化了招聘的效率和体验,凭借这一优势以及巨量的广告,BOSS直聘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并使其快速从一众在线招聘台中脱颖而出。

一个商业模式的兴起,很多很时候是在老业态上的创新,最主要的是解决了行业发展的痛点而迎来一波大的机遇。

BOSS的聪明之处在于用互联网服务的标配方式:直聊即时反馈,去中间化,解决了用人中的流通环节。但是,在模式创新的下一秒,你也就成了老业态,如何在新的台上发展,不能只靠资本和噱头。小黄车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BOSS直聘台内容审核不严、招聘信息鱼龙混杂等问题频频曝光、“直接和老板谈”被指为噱头,这使得BOSS直聘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

那么, BOSS直聘还能走多远?

数据安全: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1年7月5日,刚上市不足一月的BOSS直聘遭遇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而这次危机在年初的315晚会上初露端倪,晚会上被通报批评。有不少用户反映,BOSS直聘实际上存在不少中介公司,和老板沟通也是噱头,涉嫌虚假广告。

到了7月5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2021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BOSS直聘以及其他两家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审查期限不固定。同时,在审查期间将停止新用户注册。截至到今天,对BOSS的审查依然没有松动的迹象,这意味着已经7个多月没有新用户注册。

按照BOSS直聘招股书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MAU达到3060万,增长了73.2%,可以推算出2020年同期MAU为1767万,那么BOSS直聘一年MAU增长数量为1290万左右,合每月216万左右。BOSS之所以受到资本的青睐是其求职者的简历数量在一直上涨,企业的招聘是刚需,也在上涨之中,但是封禁注册的这7个多月时间,MAU的损失将达到1400万,MAU是高频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标称值,MAU的减少,就是流量的减少。

还有,在B端,BOSS直聘2020年营业收入99.1%来源于企业主。其中中小企业贡献了营收的80%以上,大客户营业收入贡献仅占18.47%,被强制审查的七个月,这些企业想要招聘,却无法在BOSS直聘上注册,只能选择BOSS直聘的竞争对手,或是智联,或是前程无忧。

在采访中,有家企业HR告诉记者,被审查之后她发现BOSS上的资源越来越有限,尤其是B端的资源不足,这直接导致了58招聘用户量暴增;而在C端,使用BOSS直聘的Z时代的主力人群,更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前程无忧良好的业绩表现正在说明这个问题。

在直聘的两头都没有增量,则意味着减量。这对一个互联网台来说是致命的。

同时,这张审查令也意味着BOSS全年的巨量广告营销费用化为泡影。要知道,为了配合上市“烧钱”,BOSS一季度的广告营销费用为6.19亿。

相对于滴滴来说BOSS直聘还是幸运的。单从股价上来说,滴滴从上市股价已经跌去了75%。在防范资本无序扩展和数据安全风险大趋势下,BOSS被审查,反映出网络安全问题和保护其实会渗透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场景。

“可以想象,通过BOSS直聘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知晓中国高新科技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这些人才需要什么技术,就知道招聘企业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甚至在技术上涉及到什么样的技能,哪些技能更受高新科技企业欢迎?国内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求职者,都掌握了具体什么技能?掌握这些技能能获取的均薪酬是多少?”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或是在上市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美国相关机构的上市硬要求,有意或者无意中泄露了相关数据。

而时至今日的审查,也让BOSS后续发展,以及竞争存在一定的变数。其中其实代表着更严重的问题。国家主权和数据安全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所以BOSS直聘等台,这些掌握着巨量的、能反映中国现状的数据公司,必然被审查。

如此大规模的安全审查,意味着什么呢?“第一,将作出互联网公司数据安全明细化的要求。随着对BOSS直聘等互联网企业安全审查的进行,国家对互联网企业在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会逐步明确和细化。第二,任何赴美上市的公司,都必须以保障我国公共数据的安全为前提。任何掌握公共数据的互联网公司要想去美国上市,都需优先考虑中国法律的基本要求,中国政府的基本要求”。

因为这些公司获取数据信息关系到中国的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他们并不是企业的资产,也不是互联网企业可以随意支配、随便处置的资产。在做重大的安排时,如去美国上市之前,必须要经过全面的安全评估,一定要综合衡中国的国家安全和资本以及美国的上市要求之间的需求”。

2020年12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表明,若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其审计底稿等其他数据的审查要求,将禁止其证券在美交易。而目前,国内的底稿要提交过去要先在国内审核。

这是基于中外安全方面的一次角力。

资本催生:金钱原教旨主义

同时,招股书显示,BOSS直聘从2014年到上市,总共进行了6轮融资,其中包括很多+轮融资,合起来有12次之多。共融资38.75亿元人民。包括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创投、Coatue、高盛、GGV纪源资本、和玉资本、红杉资本、华映资本、顺为资本,汉能、华兴、老虎环球基金等20多家机构参与,其中90%是美元基金

其中今日资本5次加仓BOSS直聘,共注资4000多万美元,目前是BOSS直聘的第一大机构股东。GGV纪源资本4次加仓BOSS直聘。

可以说,BOSS直聘是被资本推搡着上市,均每半年一次的融资轮次,在以往的小黄车,瑞幸、滴滴上曾经真实的发生过。拿滴滴来说,背后有100多家投资者,经历过14轮融资,累计资本超过1500亿人民。而BOSS流血上市的情景和以往美股上市的企业何曾相识。

现在为止,滴滴赴美上市这一事件都没有结束,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滴滴有意将转而在中国上市。

问题是,资本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最,高瓴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基金管理人主体HHLR Advisors出清了滴滴出行等遭政策重拳出击的中概股。同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披露其2021年9月底的美股组合也减持了滴滴。资本正在舍弃滴滴,可以印证的是滴滴第三季度的季报亏了306亿。有网友调侃,这是连罚款的机会都没有了!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有评论认为,某些奉行金钱原教旨主义的投资机构,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引导社会的进步,反而充分利用社会弱势的特征牺牲社会利益,而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资本监管趋严,防范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环境下,再加之解禁之日的遥遥无期,boss和其后的投资机构一样惴惴不安。

诡异的增长:潘多拉魔盒

就在BOSS直聘的审查期,相继出了二季财报和三季财报,出人意料的是,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的BOSS竟然在最严厉的审查期间盈利了!

BOSS直聘上市后发布的首份财报显示,BOSS直聘二季度实现营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了173.9%,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另外,二季度BOSS直聘经调整后净利润由负转正达到了2.4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434亿元,上季度亏损为1.275亿元。

而从其上市的招股书显示,BOSS直聘2019年全年、2020年全年、2021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9.99亿元、19.44亿元和7.9亿元,同期净亏损5.02亿元、9.42亿元和1.76亿元,合计亏损16.2亿元。

也就是说,BOSS直聘2021年二季度的营收比2020年全年营收的一半还多,增长不可谓不迅猛。

财报显示,BOSS直聘得以扭亏为盈,主要在于业务收入的迅猛增长,以及其市场营销费用的大幅降低。

BOSS直聘最主要的业务收入为直聘在线招聘服务,这个单一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90%以上,其他的服务收入,主要包括为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不值一提。

营收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客户的增长:数据显示,从2020年10月1日到2021年9月30日,这个阶段为了配合上市做业绩,boss加大了优惠企业的政策和广告轰炸的力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2个月期间企业客户从190万增长到400万,其中产生了大量的付费客户。

而上市之后,禁止新用户注册,掐断了B端的增量,在这种情况下,BOSS只能从存量做文章。有网友反映,“所以企业用户可以发现,很多岗位都变成竞聘付费发布。”直言吃相比原来还难看!也就是说,在主要业务方面,开拓了很多的收费渠道,对存量客户的“薅羊毛”。

同时,降低了销售和营销服务。

2020年,前程无忧、猎聘和BOSS直聘的收入分别为36.9亿、18.7亿和19.4亿,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1亿、0.5亿和-9.4亿,BOSS直聘在三家中毛利率最高,达到87.7%,但同样销售费用率也高达70%,销售和营销服务支出一直是BOSS支出的大头。这或许也是BOSS直聘亏损的原因之一。

拿一季度来说,不算销售支出,BOSS仅一季度的广告营销费用就达到6.19亿。BOSS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加起来为总共才5.34亿元,同比下降半、创下新低。

而在一增一降之间,BOSS直聘整体业绩得到了彻底改观。不难想象,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BOSS三季度的盈利可期。

2021年11月24日,BOSS三季财报发布,财报显示,三季度BOSS直聘实现营收12.11亿元,其中99%的收入还是来自在线招聘服务,公司继续保持盈利,净利润3.85亿元。同时继续消减销售与营销成本,为4.16亿元。21年Q3费用比Q2环比下降69.50%,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较Q2季度均有所下降。

在持续没有新增注册客户的状态下,不仅没有亏损,还能持续盈利,那么除了多收费和节省成本,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对于营收的大幅增长,也有业内人分析,是按照美股non-GAAP的会计准则,把企业注册的年费预收收入放到了当季的收入里,提早透支了营收。如果是这样,BOSS的年报数据将会很难看。还有,审查期间没有新的用户注册,而审查结束现在看来遥遥无期,这将对boss接下来的营收形成很大的障碍。

这个将会在2022年BOSS的一季报中得到体现。

停滞不前:胶着的前景

BOSS的停滞不前,给了其他招聘网站不少的机会。无论是对于初入市场的新玩家还是在该赛道发展多年的老玩家来说,只要能够想方法分得BOSS空出来的相关市场份额,就一定能够在该赛道站稳脚跟。

BOSS和前程无忧以及其他招聘企业相比,BOSS直聘主要的营收是直接对B端企业主的招聘需求进行年费套餐销售收费,营收结构单一。而其他在线招聘台还会提供其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个人用户增值服务。

比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均有校园招聘服务,前程无忧和猎聘有猎头服务。相比BOSS直聘九成的营收来自付费招聘,前程无忧的多元化进程已经领先很多。

前程无忧是国内用户规模最大也是营收能力最强的在线招聘台,拥有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庞大的用户资源,其基于先发优势、用户规模优势稳扎稳打前行,前程无忧的强大在于长期积累的简历库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其用户数据资源可用于行业预测、发现商机以及精细化运营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品牌资源则相当于强大的软实力可促进用户增长。

此外,前程无忧积极寻求业务转型,不断探寻人力资源外包、评测和培训等业务的营收增长空间,有望成为前程无忧新的增长引擎。前程无忧猎头、校招、培训等外包服务创造其他营收已经在2020年达到了21.47亿元,占总营收的58.2%,其他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收入占总营收的41. 8%。其中包括人事代理、员工福利、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等。

数据显示,在2019年之前,前程无忧的其他人力资源相关服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均在35%上下。但2019年-2020年期间,其他人力资源相关服务收入分别为15.29亿元、15.4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8%、41%,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0年,前程无忧、猎聘和BOSS直聘的收入分别为36.9亿、18.7亿和19.4亿。和前程无忧相比较,几乎有一半的营收差距。

12月17日,前程无忧发布2021财年前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30.75亿元,同比增长21.75%。其中,在线招聘服务收入17.79亿元,其他人力资源相关收入12.97亿元。前程无忧五年来的业绩也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2015-2019年,前程无忧的收入分别为20.55亿元、23.38亿元、28.81亿元、37.82亿元、40亿元;毛利分别为14.85亿元、16.75亿元、20.85亿元、27.01亿元、27.78亿元。

尽管前程无忧增速变缓、退市在即,但其市场体量BOSS直聘依旧无法抗衡。

猎聘的优势在于独特的BHC服务模式,其加入猎头解决了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痛点也确立了差异化优势。虽然其他传统招聘台也有意加入猎头提高招聘效率,但猎聘不断升级服务和技术放大差异化优势,在中高端人才市场拉开了与其他台的差距。

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猎聘三季度营收6.8亿元,同比增长50.2%;经调整经营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51.3%;归母净利润7472.7万元,同比增长125.8%,收入和利润均超市场预期。

关键的用户数量和经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体现了猎聘未来增长潜力。三季度猎聘台验证企业用户数量增至94.6万家,同比增长38.7%;验证猎头用户数量增至19万名,同比增长13.6%;个人用户数量增至7160万名,同比增长16.6%。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前程无忧的总资产为162.27亿元,净资产为129.00亿元。与之相比,猎聘的总资产为45.34亿元、净资产为31.42亿元;BOSS直聘的总资产为124.09亿元,净资产为98.82亿元。

接下来,猎聘、BOSS直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相互制衡和竞争将会变得更为胶着。

管理问题:阿喀琉斯之踵

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曾表示:“暂停用户新增对团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公司应利用这段时间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优化增长思路,追求更高质量、更安全的发展。”看样子,在被审查的几个月里,赵鹏“优化”增长思路确实卓有成效。

这种“优化”,直接导致了用户的不良体验。用脚投票的人越来越多。

截至2021年3月底,BOSS直聘已拥有8580万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求职期望的认证求职者,其中有16.2%是大学生。并且拥有1300万通过企业身份认证的认证企业端用户。在采访中,很多B端和C端的付费客户,这些付费用户并不是真心愿意付费,而是被动付费。诟病其“两端通吃”。

根据BOSS直聘的产品政策,企业要想在BOSS直聘上发布相关职位是免费的,但要想让应聘者看到或者看到应聘者的完整简历就必须付费。付费分几种:单一职位一个月的展示的购买(包括沟通权限),可以发布三个职位的会员购买和年度的大客户会员购买,不管是500强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在不付费情况下,都将无法看全应聘者全部简历,更无法和应聘者沟通联系。

“比较恼火的是,明明是付了费,还没招到合适的人,一个月就到期了,到期之后再想招聘还需要付费。”

知乎上有网友反映:我们公司在BOSS直聘上开通了企业账号,出于用工需求和招聘成本的考虑,一直没有开通BOSS直聘的年度会员,而是在需要招聘时购买单个的岗位进行招聘的,期突然发现岗位权限从原来的“日查看人数不限量,日沟通人数60”。“BOSS直聘的招聘端,在我们购买岗位时没有任何提示是什么原因需要对我们购买的岗位进行降权”。

采访中,2021年一季度之后被封禁的投诉很多,很多被封禁都是莫秒奇妙。“年初的时候也莫名其妙被封号2次,客服回复说:应该是发布内容违规了,但是发布的时候明明是通过了后台审核的。”

也有HR表示,BOSS直聘收着企业的钱,但对企业并不太友好,还老涨价。“一种涨价的方式是下线过去好用的功能,然后引导使用付费功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涨价。但我们花钱也买不到理想的服务,BOSS直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虚假简历横行,审查机制形同虚设、岗位不对应和第三方公司众多、品质参差不齐等等,这个付费我们也只是暂时的,一旦招到合适的人,我会马上卸载BOSS直聘。”

那些并不认可付费的HR,基本都是一个论调,BOSS直聘所提供的服务不足以让他们自愿付费。“BOSS直聘花了很多钱,但他们将重心放在市场投放之上,而忽视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台对企业招聘工作中所需要的服务并不健全,比如审核机制,所以我们付费用户的付费意愿也逐渐降低。”

这是针对B端用户,那么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BOSS对于C端用户也越来越不友好。要想获得更前置的推荐,就需要付费。

众多求职者反映,台对于招聘企业的审核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量皮包公司,传销公司、中介公司混迹其中,还有很多心术不正者。

知乎中有网友说,他自己的前同事胡编一个公司,给自己安一个技术总监的职位,一天接到二百多份简历,他专挑漂亮小姑娘聊……;有网友爆料,2020年6月,某知名公司高级员工在BOSS直聘上公开招聘生活助理,包养费用每月1.6万元,应聘者被要求提供服务。2020年11月,BOSS直聘被曝出招聘企业涉嫌情色陷阱,既有专门为“客户”物色女子的“中介”,也有亲自在别墅里面试,并对应聘者动手动脚的老板,甚至有公司名为招聘助理实为替“客户”寻找伴侣。

在采访中吗,很多求职者都呼吁对求职公司的资质审核应该把关。安全第一,毕竟李文星的死还历历在目。

也有求职者声称,在招聘中,他总结出了如何检验公司的的真伪的办法:“第一我会百度该公司名称;第二我会上相同类型的求职软件;第三我会用职友集搜索该公司;第四是查询企业工商注册。”这有点让人啼笑皆非,找个工作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搜索达人,鉴定专家。

行业中人表示,面对行业发展空间有限,盈利模式单一,营销费用居高不下,招聘陷阱引发争议,BOSS直聘更需要加码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布局,探索其他盈利模式,向B端客户群体和C端用户提供不同增值服务,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

或许,日本Recruit集团的发展可以借鉴。

Recruit集团是全球第二大人力资源公司,Recruit集团能做到这么大规模,原因就在于其把求职者信息转换为消费市场信息——“从人的出生到死,日常的结婚生子、非日常的旅行都有围绕着Recruit的服务”。另一方面,用户在Recruit体系内得到循环,从而增加用户黏,产生增量市场。2020年Recruit集团收入1573亿人民5年复合增速18.7%。

从收入结构上看,HR Tech即招聘网站业务(包括indeed和glassdoor)占比18.6%,MarketingSolution即营销解决方案(包括住宅、美业、婚恋、旅游、餐饮等)占比21.7%,HR Solution即猎头业务占比8.4%,Staffing即灵活用工51.3%。

这似乎是BOSS直聘发展的方向。但是,眼下,BOSS似乎要做的还很多。

推荐内容